首页> >
若是有人细心观察,就会发现,李世民摆驾回宫之后,文武官员却没有如同往常那样,匆匆忙忙的返回官署,而是稍微磨磨蹭蹭,微缩身体,不情不愿,慢慢吞吞的走出温暖如春的宫殿,迎着风雪的时候,却飞快而去。
同时,要是有人仔细留心,也会发现,侍御史马周,并没有离开宫殿,而是在一个内侍的引领下,来到了李世民处理政事的殿阁之中,殿阁自然非常暖和,不过四方角落,却不见暖盆火炭,也不知道热源从何而来。
念头一闪而过,马周恭敬行礼道:“臣参见陛下。”
“平身,赐坐。”李世民说道,旁边的内侍,连忙拿来丝绸暖席,搁在侧边,马周也不客气,稍微拘谨的谢过之后,轻轻跪坐下来。
随之,李世民轻描淡写问道:“马卿,代国公之事,调查得怎样了?”
自从当日,将这件事情交给马周查办,直到现在,已经将近半个月,期间,李世民从来没有召见马周,动问此事的进展情况,不闻不问,朝上朝下,提都不提,仿佛已经忘记似的,然而,了解皇帝心性的权贵却非常清楚,这样的表现,不是漠不关心,而是非常的重视。
涉及到谋反的大案,作为皇帝,一点儿也不关心,恐怕没人会相信,李世民却偏偏没有丝毫动静,无论是两个原因,一是非常相信李靖不会谋反,二是十分相信李靖不会谋反……
朝中的大臣,哪个不是人精,乍闻李靖谋反,就觉得事情不对,当时没有想明白,事后如果再不清楚,那么脑袋真是给驴踢了,看人家君臣,一个淡定,一个淡然的模样,就应该明白,什么叫做周瑜打黄盖,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了。
这也就是,为什么与李靖私交不错的功臣大将,没有站出来为他辩驳的原因,一是没有必要,二是真说话了,不是帮忙,而是帮倒忙,听到李靖闭门谢客,他们就领会其意了。
撇清,孤立,朝中无援,没人照应,这样的臣子,怎么可能谋反成功,不管是真是假,至少李靖表现出来,李世民也愿意相信,那么自然就是真的了。
马周自然是明白人,不然这些天,早就求见李世民,向他汇报案情情况了,不像现在,不温不火,被动的等侍皇帝的召见。既然是聪明人,那么也不会玩什么花样,听到李世民的垂询,马周表情如故,恭敬说道:“回禀陛下,据臣多日查探,代国公并无谋反的迹象。”
“嗯。”李世民理所当然的点头,也懒得故作惊讶,淡声说道:“那么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与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岂不是诬告。”
“正是。”马周肯定说道:“据臣了解,在进击吐谷浑时,高甑生贻误军机,受到代国公斥责,心怀不满……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